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14的文章

職能導向課程設計(三):多元學習方式與評量方法驗證學習成效

圖片
職能導向課程與其他課程評量最大的不同在於「職能基準/效標參照」、 「以事證為基礎」、「參與式評量」 作者:賴廣瑜/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特聘講師 設計職能導向課程最具挑戰的兩個關卡分別是:如何根據職能設計學習方案,以及如何證明學習成效。前一篇文章探討分析職能內涵設計課程主題,本篇進一步討論設計訓練目標與評量方法,驗證學習成效。 教學目標是學習方案的指南針 站在學習者角度,最關心上這門課或參與此學習方案「可以學到什麼」、「學習內容和我有什麼關係」、「不學會怎麼樣」。學習者的疑問必須在教學目標中明確回答此學習方案的目的為何,接受完訓練後的學習成果及預期行為表現,以及和個人發展、工作的關連。 對於講師與課程規劃者,必須依據職能設計課程內容,教學目標則可參照職能中的行為指標進行校準,進而指引教學策略、學習內容、學習方式與學習評量的設計。以設計飯店新進櫃檯人員的職能導向課程為例,經過職能分析出重要與急迫需要具備的能力,區分職能內涵的相關性與難易程度之後,重組職能內涵設定課程主題,模擬設計出三門課程主題「服務現場情境溝通」、「辨識顧客身體語言與運用非語言溝通」、「顧客問題與引導技巧」,課程主題與對應職能請見表1。 表1 飯店新進櫃檯人員的課程主題與職能內涵 提出課程主題之後,接著設計教學目標與挑選對應的知識、技能與態度。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具體可被檢視,符合所對應的行為指標與職能內涵,以飯店新進櫃檯人員的教學目標為例,請見表2。 教學目標是教學內容與學習方式的指引,從教學目標即可推敲會採用的學習方式,若教學目標設定在知識、理解、知覺的層次,相對應的學習方式大多為講授、問與答、小組討論及引導觀察等。 若教學目標的認知與技能層次更複雜,設定為應用、分析、變換、重組、設計、判斷、創造的層次,其相對應的學習方式更多元,可運用問題導向學習、專案導向學習、專題實作、個案分析、情境模擬、角色扮演、體驗學習、表演展示…等多種方法。 職能導向課程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與經驗反省,鼓勵採用多元的學習方式,以創造多樣的學習經驗,協助學習者從課堂或被指派的學習任務中累積經驗,當學生開始從經驗與行為表現中反省時,才啟動真正的學習。 表2 飯店新進櫃檯人員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學習經驗 以「服務現場情境溝通」課程為例,在「理解

人們只聽自己,不想聽你說話: 引發聽眾共鳴的方法

圖片
越是不會溝通的人 , 說得愈多 ﹗ 重視聽眾的感受 , 才有機會敲開心門 。 教學或演講現場學生不再舉頭望黑板 , 低頭寫筆記 , 而是低頭滑手機 。 即使台上的講者是業界權威 , 唱作俱佳 , 手指仍忍不住滑幾下 。 看著科技如此觸動人性 , 不禁反省 「 人們為什麼要聽你說話 ? 」 手機可以連結到教室外豐富的世界 , 或是進入刺激快感的遊戲賽局 ,那個世界可能比此刻的活動更誘人。 到底 什麼事情才能引發興趣 , 提升專注力呢 ? 能夠吸引聽眾專注的答案就在 「 聽眾 」 身上 , 人們不關心你說什麼 , 只關心自己 。 該如何讓你的觀念想法與聽眾產生關連 , 引發共鳴呢 ? 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: 1. 被重視的感覺 每個人都渴望被重視 ﹗ 在演講或上課前 , 先研究聽眾背景 , 想像他們關心的事情 , 或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。 到了現場主動找聽眾一對一聊天 , 了解他們為什麼想來上這門課程 , 期望帶走的東西 。 聊天的過程就在蒐集聽眾的線索 , 這些線索都可以運用在課程的對話或舉例說明 , 並且建立講者與聽眾之間一對一的人際關係 。 對聽眾而言 , 他感受到講者對自己的重視 。對 講者而言 , 這些關係如同地基 , 找到溝通內容的著力點 。 然而 , 聊天並不能因為課程開始而結束,到了休息時間,仍需要繼續找沒有接觸過的聽眾,持續聊天展現關心與蒐集線索。 2. 連結關係 , 讓更多人懂你 人們喜歡和懂我的人在一起 ﹗透過聊天逐步蒐集愈來愈多的線索,這些線索幫助講者調整溝通內容。除了連結講者與聽眾的關係,講者需要幫助聽眾之間建立關係,加碼課程中的注意力磁鐵,讓有相似經驗的人彼此分享,讓聽眾感受到這裡的人願意瞭解我的想法,甚至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認同,讓空間中的關心濃度吸住聽眾注意力。 3. 哇 ! 原來是這樣 人們對於已經知道的事情沒有興趣 , 卻對於 「哇 ! 原來是這樣」的事情很感興趣。 能夠讓人心中一震的方法是敲擊現有的觀念或成見 , 運用發問與辯論讓聽眾發現原來自以為是的事情不完全如此 , 或這些事情原來我已經知道 , 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。在多方對話當中,擦亮講者想要傳達的內容,在聽眾心中發生共鳴。 4. 解決自己的問題 聽眾是